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要闻 - 正文
【学术创新】第44期下午茶活动走进中科院水生所白暨豚馆成功举办

来源:研科协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9-05-16 编辑:

为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白暨豚、江豚的历史和现状,同时唤醒大家保护自然环境和珍爱生命的意识,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下午茶”学术沙龙活动于2019年5月8日下午开展了走进中科院水生所白暨豚馆活动。

参观标本馆

白暨豚是世界上仅有的5种淡水豚类之一,也是最为濒危的鲸类动物。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暨豚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坐落于美丽的东湖之滨。老馆建于1980年,1992年新馆落成,主要用于白暨豚和长江江豚的饲养和繁殖研究,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仅用于珍稀濒危鲸类动物保护和研究的淡水豚类水族馆。新馆占地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由主养厅、繁殖厅、动物配餐厅、标本馆和实验办公楼组成,总建筑面积约为2200平方米,总储水量约为800吨。国务院前国务委员方毅同志亲自为本馆题写了馆名。

活动开始,同学们参观了白暨豚馆,白暨豚馆是武汉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除保存有大量的长江豚类研究标本外,还建有国内最大的长江淡水豚类标本展示厅,展示厅依次设有鲸类演化、长江豚类、“淇淇”的故事、其他长江珍稀水生动物以及鲸类动物摄影艺术长廊等展区,是野生动物爱好者了解这两种珍稀鲸类以及其他长江珍稀水生动物的理想场所,通过讲解员的解说,同学们进一步加强了对白暨豚的认识。

科普讲座

随后,研究人员给同学们开展了一个关于白暨豚和江豚的科普讲座,介绍了江豚面临的威胁,保护江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及迁地保护、人工繁殖等保护措施,在迁地保护这一内容里,研究人员向同学们展示了天鹅洲故道长江江豚种群的构建过程和天鹅洲故道卫星影像图,研究监测结果表明,过去2年里所采取的个体输入和输出管理措施,已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该种群的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自然或半自然迁地保护区已保存有超过120头长江江豚,且均能自然繁殖,每年有超过10头以上江豚出生,初步建立了“保护”种群,同时已开始开展个体交换工程,为长江江豚的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保护白暨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国家发展理念的转变。当前保护形势为:保护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整体局面依然严峻。研究人员正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栖息地以保护自然种群,并对人工种群开展深入研究,帮助“保护种群”回归自然,避免种群灭绝并帮助种群兴盛繁盛。在讲座的尾声,同学们积极提问,收获颇丰。

科普讲座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对濒危鲸类动物保护和研究有了初步的认知,也了解了我国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动物保护现状的相关知识。这次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激发了参与者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合影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