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要闻 - 正文
【回眸十三五】研究生院:砥砺奋进 让研究生站到创新最前沿

来源:研究生院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12-02 编辑:谷宗洪

“十三五”期间,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以改革为动力,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持续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

强化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研究生院持续推进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加强研究生思想引领。

——强化红色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成立研究生红色理论学讲团,打造红色领航员、研究生青马班等思政品牌,累计选拔培养研究生骨干3500余名,让华中大最优秀研究生带头听党话、跟党走,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搭建典型示范平台,发挥榜样教育作用。“十三五”期间,我校获评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2名,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累计评选研究生知心导师40名,“研究生品德模范”“十大感动研究生人物”“三好研究生标兵”等研究生典型人物520名,带动全校研究生共同成长成才。

——搭建网络育人平台,讲好华中大故事。2017年,研究生院相继成立研究生新闻中心和研究生青年网络文化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微信号总阅读量达480万余次,拥有粉丝近9万人,多次获全国高校研究生WCI指数第一名,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成效显著。

——创新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开展实践育人“百千万工程”。研究生院每年选派百支左右的实践队伍,选派千余名研究生赴全国各地开展实践活动,返校后进行经验交流、成果宣讲,辐射万余名研究生。持续推进“喻竹计划”,对标“四个服务”,与全国14个省份的26个地市签订了实习实践协议,累计选派430名优秀研究生到基层政府实践锻炼。2016年,我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加强资助育人平台建设,开展有温度、有深度的资助服务。研究生院将资助服务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常态化开展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五年来,“助学·筑梦·铸人”征文活动累计上报国家39件作品,共有3名研究生作品荣获国家级奖励,3名研究生同学获评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激励全校研究生自强向上。

深化招生改革,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对接国家高层次人才需求,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社会经济需求和人民群众健康为重点,不断优化调整学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和结构,学校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机制改革,研究生招生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招生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我校累计招收研究生45027人,从2016年的7626人逐年递增至2020年969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年招生人数从2016年的1448逐年扩大到2020年的2009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分类招生培养改革持续推进。

——优化招生计划资源配置方式。学校坚持质量、绩效导向,扶优、扶强、扶新、扶需。基础计划以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发展为主;专项计划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科研创新为主,向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平台基地、国家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点学科领域等倾斜。

——招生考试安全管理不断加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省考试院对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各项规范要求,压实学校和院系在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制度,对自命题、考试考务、复试、调剂等工作进行严格管理。

——全面提升生源质量。研究生院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平台和渠道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优化推免生遴选方式,实施优质生源计划奖励、新生奖学金等激励政策。

——持续推进招考方式改革。在疫情防控形势下,研究生院创新性地实现了近万人次的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完善并规范博士“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2020年起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强化对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综合素质、学术潜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考查,打破唯分数论的局限。

坚持质量导向,加强培养全过程管理

——持续推进科教融合、军民融合、产教融合、医教协同,落实分类培养。“十三五”期间,实现校内实践基地(平台)建设全覆盖,培育了51个校级企业实践基地。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获得“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强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研究生院加强资格审查、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等培养环节管理,实行双证分离,建立健全研究生淘汰分流机制,宽严相济,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持续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研究生院大力开展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完成630门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其中,120门课程被评估为优秀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开创性建设研究生高水平实验课程,投入3000多万元经费,建成33门研究生高水平实验课程,并形成了具有特色优势的实验体系,出版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验课程》系列丛书,覆盖了工程、医学、经济、建筑规划、社会工作等类别的专业学位。

——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已全面实现教授授课。2020年,部分研究生思政课堂已达到教育部要求的100人小班制。践行“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全面育人观,将《工程伦理》列入校级公共必修课程。

——持续拓展研究生国际交流,国际研究生培养管理职能进一步理顺。“十三五”期间,我校研究生赴国(境)国际交流总人数4949人次,其中,赴国外参加国际会议人数为3498人次,国家留学基金委派出人数为431人次,校内短期研修项目出国658人次,其他形式出国人数为362人次。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有效提升了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二级学院协同配合,推进国际研究生的趋同化管理和培养工作,完善管理措施,严格规范国际学生的学籍、培养过程和学位授予管理,切实提升了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使留学华中大的品牌越来越响亮。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稳步推进。学校建立了临床轮转培训考核管理系统和多维度标准化临床能力考核系统,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过程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新增8家附属医院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全面启动。

加强学位点建设与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建设重点,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十三五”期间,学校共调整转化12个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调整撤销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空间安全”“外国语言文学”“法学”“口腔医学”“人工智能”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新谋划推进“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设置 ,推进“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资源与环境”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学位点布局进一步优化。

——学位授权点建设成效显著。2018年我校成功获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学校自主设置学科的空间进一步扩大。2019年,全校44个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全部一次性通过国家合格评估。同年,顺利完成工程硕士对应调整为8个类别专业硕士点,工程类博士点由2个对应调整后增加到5个。学位授权点布局更加优化,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始终坚持质量导向,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出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各个学科根据学科特色制定各学科博士学位质量标准,破除“五唯”评价方式,健全分类多维的质量评价体系。学校严格执行学位论文检测及处理规定,全面推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开展末位10%和培养年限超过6年的博士学位论文重点审核工作,持续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论文盲审优秀率持续提升。学校成立学位论文质量督导委员会,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督导检查,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博士学位论文盲审优秀率超过50%。

——全面推进导师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导师育人能力,院系和导师的质量意识不断提升。改革导师选聘办法,建立进退有序的动态管理制度,强化导师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2016年以来,累计培训3252名研究生导师,出台《华中科技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等文件,导师激励与问责机制逐步完善,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进一步落实。

强化创新导向,着力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学校实施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努力“让华中大研究生站在创新最前沿”。

——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十三五期间,累计举办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46期、科学研究方法论坛51期,邀请院士等大牛近距离畅谈科学精神,分享科研方法,覆盖研究生受众达2.4万人。

——加强创新创业政策和资金保障。完善制度体系,出台制定《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实践与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试行)》,通过荣誉表彰、物质奖励、招生指标倾斜等多种途径激励更多的导师和研究生投身创新创业行列;落实资金保障,学校累计投入750万元,累计立项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331项,用以保障和激励研究生创新创业活动。

——以赛事促建设,创新创业成果居全国前列。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赛事为突破口,全力支持研究生创新创业活动。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累计获得全国一等奖25项,全国二等奖86项,全国三等奖100项,全国优秀组织单位奖16项,在全国高校排名前列。

——加大交叉学科团队建设,创客空间建设持续投入。学校实施学科交叉博士生创新培养登峰计划,整合交叉学科资源,建成4个特色研究中心、65个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创新研究院博士生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400余篇,其中一区论文1300余篇、Science论文2篇、Nature及子刊论文7篇。目前,我校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SCI论文数实现倍增,占全校论文发表总数的80%以上。

2016年以来,我校共授予博士学位7026人,硕士学位37532人,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学校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认可。2016年,研究生院牵头完成的“服务创新需求,开拓国际视野—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项目获第二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物理学院引力中心完成的“研究生三阶段九步骤科研管理办法与实践”获第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学校获得“案例中心杯”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决赛全国一等奖,3名教师获得全国百优案例;2020年学校5位教师作为首席专家获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主题案例,资助金额89万元,在全国高校居领先地位。2016年-2019年,我校研究生就业率分别为95.8%、96.2%、96.94%、97.44%,稳居全国高校前列,至今已有5名毕业研究生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华中大研究生的社会美誉度显著提升。

展望“十四五”,研究生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大局,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为培养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