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和提高华中科技大学在校研究生“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在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指导下,研究生创新创业基地于2018年11月初至2019年2月底面向全校开展第17批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征集工作,本批创新项目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赛事”为主题,机械学院组织承办“人工智能大赛”的评审工作,并向学校推荐优秀项目,主要作为2019年度“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赛事”国赛的项目库、人才库,研究生院完成项目的立项、考核、跟踪等管理工作。
一、项目指标分配
本批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征集工作中,人工智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共征集20项项目。根据人工智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报名情况以及赛事的关注程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按照一定比例拟定2019年度人工智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数量7项,每个项目可根据项目质量提供1万元或1.5万元的基金支持。
二、评审办法
1.评审分为两级评审,由机械学院、国家光电实验室、人工智能学院组成专家评审团,对项目进行初评和复评。
2.初评时,将已隐去项目人员、院系信息的初评料分送评委团的专家老师,组织初评,评委团的专家老师给出各项目初评分,组织单位根据各位老师的初审评分给出初评综合评分(均分).
3.复评时,专家评审团将根据参赛作品进行现场打分,主要评审参赛作品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现实意义、项目完整性、综合权重。
4.如参赛队不认可评审结果,可向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提出质询。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组织顾问团队进行复审,顾问团队出具复审意见。复议结果为最终评审结果,争议期结束,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正式公布获奖名单。
三、评审工作推进安排
1、本次人工智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评审工作由机械学院牵头组织评审工作,通过邀请各赛事的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评审涵盖评审组织单位领导、不少于2名申报项目负责人所在院系的老师代表、研究生院老师、院系学生工作老师代表,不少于5人的专家评审团。
2、评审团需在评审工作前,充分了解2019年度“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赛事”的要求与导向,选拔最优秀的项目推荐给学校。
3、评审工作需要“公平、公正、公开”,评审团遵守避嫌原则。
4、评审工作的时间节点:
2019年3月7日—3月13日,将初审材料分送评委团的专家老师,组织初审,评委团的专家老师给出各项目初审评分,组织单位根据各位老师的初审评分给出初审综合评分(均分),确定入选复评项目;
2019年3月14日14:30-17:00,机械学院将于机械大楼东楼A402进行人工智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复评,陪审团所有老师根据各项目进行现场评分(人工智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不设置现场答辩环节)。
2019年3月18日—3月22日,将人工智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上报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对评审组织单位推荐的项目进行审核,汇总,并公示立项名单。
四、评分参考表
类别 |
项目 |
说明 |
分值 |
科学性 |
技术意义 |
该项目所采用和研究的技术方法对于社会或科学发展的意义 |
10 |
技术方案合理性 |
该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路线是否可行,是否合理 |
15 |
先进性 |
先进程度 |
该项目研究的问题是否为行业或领域前沿 |
10 |
创新程度 |
该项目是否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或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 |
15 |
现实意义 |
项目可行性 |
该项目是否具备足够的实际实施的条件和必要性 |
10 |
意义与价值 |
该项目对所在行业或领域的意义,可能创造的经济价值 |
10 |
项目完整性 |
问题调研 |
该项目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和该问题现有解决方法的分析 |
5 |
方法调研 |
该项目对所有可行方案的分析对比和对申报书最终采用方案的分析 |
5 |
综合权重 |
综合权重 |
您对本项目的直观感受,基于科研直觉的意见 策划书书写及其他未尽考评项目 |
20 |
合计 |
|
|
100 |
五、项目申报汇总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1 |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数据库连接顺序优化 |
2 |
基于机器学习的弹性块存储服务智能调度技术研究 |
3 |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机参数辨识技术研究 |
4 |
基于深度学习的存储块缓存预取优化 |
5 |
面向机器视觉感知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研究 |
6 |
脑启发的Nao机器人视觉研究 |
7 |
基于语义分割网络的PET/CT图像中病变淋巴结的自动检测和分割 |
8 |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党建”新形态的探索与实践 |
9 |
大数据与领域知识双重驱动的铸件X射线图像缺陷智能识别关键算法研究 |
10 |
基于强化学习的目标追踪算法及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
11 |
基于免疫进化预测控制的车身动态稳定系统的开发 |
12 |
高铁接触网智能化缺陷检测与分析 |
13 |
未知动态环境下的移动机器人跟随避障决策 |
14 |
混合动力驱动的智能水下滑翔机器人系统 |
15 |
人工智能在试管婴儿中的辅助决策与应用 |
16 |
基于主动感知的烟雾源定位、追踪嗅觉机器人 |
17 |
雨雾天气下图像增强与理解一体化研究 |
18 |
船舶无人自动驾驶技术和装置研发 |
19 |
量子人工嗅觉系统 |
20 |
基于机器学习对聚变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的监测、预警与控制应用程序的开发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二〇一九年三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