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系风采 - 正文
【马克思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同上一堂思政课”授课比赛决赛成功举办

来源: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05-29 编辑:

当前位置:首页>院系风采>正文

【马克思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同上一堂思政课”授课比赛决赛成功举办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05-29 | 点击数:】

(通讯员:李亚楠)5月26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同上一堂思政课”决赛在机械学院报告厅成功举行。经过前期初赛的角逐,共有12名同学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决赛分为VCR展示和10分钟授课两个环节。12名同学各展风采,授课内容各具特色,涉及理论知识、时政热点、社会话题等各个方面。

洪明、黄岭峻、张峰、黄长义、成良斌、谭亚莉、刘传春七位教授担任本场比赛的评委。评委老师根据同学们的VCR和授课表现、教学设计以及PPT的制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并对12位选手的授课表现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刘梦琴同学从“借幽灵特征暗喻、反讽反对派、无定形的存在、引自文学作品”四个方面解释了在《共产党宣言》中,为什么称共产主义是“幽灵”这个问题,以小见大,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张倩倩同学从同情的角度切入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从“何为同情,为何同情以及何以同情”三个层面向大家讲述了不一样的同情,最后概括出“同情”是个人与他人之间在某种相似关系中产生的相互间的情感共鸣。

梁吉琳同学以世界军事演进历史为背景,从国防投入、武器装备、科技研发、战略资源等八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中美军力差距,结合两国实际深入分析了差距形成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缩小中美军力差距的措施。同时,她鼓励同学们贡献聪明才智投身国防,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晓慧同学从概念解析、现象透视、原因探析三个方面分析网络社会的诚信缺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虚拟世界碰撞真实道德所产生的网络诚信问题的现实解决路径问题。方天同学紧紧围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这个时政热点话题,以马克思的人学观为切入点,着重剖析了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内涵,引发各位同学深刻的思考。赵一博同学从中兴遭禁事件入手,引发了大众对于“中国芯”该何去何从的思考,最终以“中国芯—创新—科技创新—人才”这个线索带领大家找到了解决中国芯问题的落脚点。

张宁同学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背景下,从“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与马歇尔计划的比较以及所展现的精神实质等方面讲述如何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突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万成同学从“有吃有喝”和“非常穷”两个词素对“隐性贫困人口”展开解析,继而从消费主义的“外壳”和“内核”对“消费缺陷何以可能”进行追问。张迪同学从版权维护的利益分割、版权维护困境和版权维护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法律、责任和技术对维护版权的重要影响,最后强调了版权维护所依托的模式和重要意义。胡梦珂同学通过案例分析,场景模拟,思考探究等环节,指出无人驾驶汽车当前可能面临的道德困境——现代版“电车难题”,并从义务论、后果论、契约主义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从技术和法律等层面提出了对策。陈潘同学对“新东北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新旧对比参考国外经验,认为东北经济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抓住新的历史机遇,才能获得新的跨越式发展。赵海峰同学通过布洛赫希望哲学的理论视角对青年群体的生活状态进行解析。

经过激烈角逐,刘梦琴同学获得一等奖,张倩倩、梁吉琳同学获得二等奖,段晓慧、方天、赵一博同学获得三等奖。

黄岭峻院长对本次授课决赛进行总结,对选手的表现和大赛的组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一表人才、一手好字、一口普通话、一肚子学问、一腔热情”五个方面对同学们提出了希望。

“学堂论高雅,师者尽流芳”。本届授课比赛,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锻炼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而且提升了同学们的实践教学水平。在谈到观看本次比赛的感受时,2017级的曹立令同学说:“虽然我没能站上决赛的讲台,但是即使是作为观众,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对自己有了更精准的认知,更明确的前进方向,获益良多。”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