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系风采 - 正文
【人文学院】聚焦人文特色底蕴,搭建师生交流平台——人文学院首期“文青讲坛”开讲

来源:人文学院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05-19 编辑:马胤任

2022年5月17日晚,人文学院第一期“文青讲坛”在东五楼325报告厅开讲。首期讲坛以“走向田野,走进语言——田野调查与论文写作”为题,我院青年教师刘星作为主讲嘉宾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学术盛宴。院党委副书记叶智、教授谢晓明、副教授朱冶、青年教师尧育飞、博士后秦崇文、辅导员及本硕博学生参与本次讲坛,辅导员王勇主持。

讲坛开始前,王勇老师简要介绍了我院举办“文青讲坛”的初衷和宗旨。“文青讲坛”是在院党委及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的具有学科特色的活动,旨在呈现青年老师们的学术研究和成果、加强师生间的学术交流、在学院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希望以此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促进我院学科发展。

讲坛正式开始,刘星老师首先阐述了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特殊语言现象的重要性,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在西北进行田野调查期间的趣事。随后,刘星老师介绍了即将发表的新作《临夏话“们”的非复数用法与“们”的性质新探》,旁征博引,从语言接触的角度,认为临夏话“们”特殊用法来源于语言接触的影响,并通过与小称标记的对比,将“们”定义为“大称标记”。

在点评环节,谢晓明老师认为刘星老师的讲述论证思路清晰、内容丰富,同时也对同学们进行学术研究提出了三点要求——要“苦中作乐”,要“能干巧干”,要“开阔视野”。老师希望每一位语言学研究者应该掌握语言实事,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有阅读大量文献,才能从已有文献中发现问题。同时,同学们在科研的道路上既要学会苦干还要学会巧干,要通过跨学科的视野,学会借助现代技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尧育飞老师将刘星老师的研究方法总结为两点,即在共性之下找个性,在个性之下找共性,也就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带着问题参与讲坛,边听边想,把自己的观点和老师的观点进行比较思考,从而提升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在互动答疑环节,同学们针对本次讲坛内容积极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与想法,刘星老师对于大家的问题一一回应。同学们纷纷表示刘星老师的分享生动有趣,引导大家重新注意到“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背后的问题,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人文学院首期“文青讲坛”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顺利落幕,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了精神食粮,并表达了对第二期讲坛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教师要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田野调查是学术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鼓励研究者们走近田野、走向实践,掌握第一手的真实语言材料。同时,也希望广大青年在思想洗礼、在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人文学院师生也将积极发挥学科优势,聚焦人文底蕴,把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