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系风采 - 正文
【电气学院】“探恩施非遗故事,谋乡村振兴新路”——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恩施实践纪实

来源:电气学院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4-22 编辑:马胤任

(通讯员 张安杰 闫兴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实地学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方向道路、工作布局、基本任务和原则要求,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以使学生党员在未来规划中与劳动人民紧密结合在一起,树立起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的认同感。

4月15日、16日,由电气学院10位学生党员代表组成的实践队在辅导员石子倩的带领下前往恩施州开展红色实践活动。

一、探寻非遗故事,弘扬民族精神

为探寻恩施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发展,实践队于4月15日下午13时抵达恩施博物馆参观学习。队员依次走进“武陵足音”、“恩施记忆”、“生态恩施”等多个展厅,了解了恩施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恩施人民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

“恩施记忆”展厅分为“星火燎原”、“抗战烽火”、“解放之路”等多个主题,队员们参观了许多珍贵历史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历程。通过这些展品,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恩施地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恩施人民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在“生态恩施”展厅中,队员们参观了各种动植物的标本与模型,近距离观察了多种珍稀动植物的形态和特点,体验了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队员们表示,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国家“双碳”目标,推进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在绿色电力能源领域继续拼搏,共同守护祖国的大美河山。

经过恩施博物馆的参观,队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恩施的历史文化与红色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党性教育,增强了党性觉悟和担当意识。

为结合具体历史地点沉浸式地探索恩施非遗故事,实践队于下午16时来到土司城参观。土司城是恩施重要遗址,它是一处古建筑群,座落于青山环抱之中。木质的城楼上,大红灯笼高挂,两边的木质斗拱高高翘起,建筑里绘制着许多颇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图腾。屋檐廊角之间,穿着苗族传统服饰的姑娘戴着银光闪闪的头饰,脸上洋溢着幸福而灿烂的笑容。队员们纷纷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亲身体会了“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晚上,实践队来到了恩施女儿城,参观了土家民俗博物馆,观赏了富有土家族特色的传统演出,对恩施的乡土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立足产业发展,调研乡村振兴

为深入基层第一线调研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实践队于4月16日上午前往恩施洞下槽村,深入调研了洞下槽村的乡村发展与产业振兴情况。

实践队听取了当地非遗传承人介绍灯戏传承状况。恩施灯戏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种集民间戏曲、音乐、舞蹈、服饰、灯彩于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在灯戏表演中,演员们身穿传统的土家族、苗族服饰,演绎各种动人的故事情节。演出地点多在户外的广场、街头,背景则是数以千计的彩灯,灯光连绵、氛围奇幻、引人入胜。

据非遗传承人介绍,灯戏从四川引进到洞下槽村,已经传承了三百多年。目前,戏班一般演员6人,乐器8个至30个不等。传统剧目一般演员5-6人,现代剧目演员数量与剧本相关。传统剧目角色分为老生、小生、花旦、老旦等。现代剧目则会通过灯戏宣传当地真人真事、好人好事来弘扬正能量及做一些科普,比如说写关于森林防火防爆的剧本等。

洞下槽村开创了龙赶湖灯戏文化艺术学校,目前主要在本村里面招生,最小的学生目前14岁,8-9岁开始学习。村书记是灯戏团的团长,也是文化艺术学校的校长。

在基层政府的引导下,“灯戏”这一传统技艺得到了保护与传承,成为推动了洞下槽村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同时,当地的村干部带领实践队参观了洞下槽村最新的旅游产业工程建设与最新的发展状况。据村干部介绍,近年来,在群众与“尖刀班”干部的的辛勤付出与艰苦努力下,洞下槽村的基础生活保障、旅游宣传推广、特色产业创新等各项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村民生活质量与净收入显著提升。村中的龙赶湖现已发展成为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并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当地村干部介绍到,这片湖区原本是荒地,为相应乡村振兴的号召,经过细致的探索研究,村干部们将这片荒地建设成一座美丽的风景区。经过数年不断的投资和改进,龙赶湖现在已经成为一座拥有美丽景色与丰富资源的旅游胜地。

实践队接着前往洞下槽村最有特色的产业——乡村茶园进行调研。茶园秉持着科学、生态、绿色、品质、文化、价值六大发展方向,是推进洞下槽村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天气正好,晴空万里无云,阳光下的茶园生机盎然,凝聚着洞下槽村发展特色产业奋斗致富的决心与力量。实践队观看了自动制茶车间与手工制茶工坊,品尝了最新生产的玉露茶。洞下槽村独特的融合式农业生态发展模式,不仅快速而高效地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更多游客与投资者的关注与喜爱。

茶园中有许多利用太阳能自主供电用于监测土壤质量的检测装置。据当地村干部介绍,利用太阳能自动传感装置,茶园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管理和更高效的生产。传感器可以结合环境和季节变化自动检测温度、湿度、土壤条件等多个因素,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自动化管理减少了人力投入和农药使用,降低了成本和污染,提高了可持续性。太阳能自动传感装置既符合环保理念,又提高了洞下槽村茶产业的竞争力。通过优化管理和提升品质,茶园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和消费者,增加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这些经济效益也可以促进当地农村的发展和振兴,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队员们表示,日后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投身于乡村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捷。

洞下槽村结合国家战略方向,多项优惠政策并行,极大地拓宽了村民们的收入来源。据村干部介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加入到洞下槽村的建设中,为洞下槽村的长期发展注入活力。发展如村中茶园等一系列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城乡融合与经济各领域的快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队员们相信,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洞下槽村的未来必然充满光明。队员们表示,在后期的学习工作中会继续密切关注该地区的发展状况,不断探寻乡村振兴的新型路径和实现途径,为推进我国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经过本次参观学习,“探恩施非遗故事,谋乡村振兴新路”实践队全面了解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切身体会了所学专业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更加深入地认识了党员的使命与责任。社会实践队成员将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在实践工作中为党的事业不断奋斗。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