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要闻 - 正文
【学术创新】第十三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圆满落幕

来源:宣传部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9-05-20 编辑:

5月19日,第十三届“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顺利举行。出席论坛的有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学俭,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资源,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副院长罗永宽、教授唐皇凤,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万美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翔莲,《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主编张永平,《江汉论坛》哲学编辑部主任、编审胡静,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岭峻,副院长黄长义、成良斌、谭亚莉,教师代表梁红。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二百多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本次论坛开幕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长义主持。

开幕式上,院长黄岭峻致开幕辞。他指出,学院秉持“开放治学,以文会友”的原则,以“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为主题,研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等问题,深入探讨当前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他希望大家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广泛讨论、深入研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责任担当,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副院长成良斌从论坛背景、征稿情况、论文评审等方面对本次论坛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副院长谭亚莉宣读“关于‘第十三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获奖论文的表彰通知”,并对获奖同学表示了衷心的祝贺。

院长黄岭峻主持论坛主题报告环节。王学俭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使命凸显、“使命教育”要求提高、“青年对象”特点鲜明、“方法手段”媒体融合、“三全育人”机制建构这五个层面做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前沿问题》主题报告。罗永宽深入浅出,阐述了《历史·理论·现实:党建学科化的三个面向》,指出党建学科要遵从历史、总结理论、立足现实,注重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开展多元立体研究。李资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如何提升学术研究能力》为题,指出研究生要有坚定的学科自信和专业自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明确的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有创新的同时遵守学术规范。唐皇凤从组织化调控与国家治理新传统、社会转型和回应性调适、回应性调适的机制与逻辑这三个角度,做了题为《回应性调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的权力组织网络变迁的逻辑与机制》的报告。万美容以《思政青年学者的使命担当》为题,从思政青年学者赶上了思政学科发展的好时代,好时代需要新使命、新作为,为承担使命,青年学者需做好准备这几个方面阐述了观点。高翔莲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大众化的内涵、意义、现状、困境与原因以及对策,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大众化研究:基于湖北英山的调查》主题报告。张永平从理论基础出发,以研究生学术论文为例,做了《研究生学术论文常见问题解析》主题报告,生动描绘了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常见问题。胡静以《论文写作规范与要求》为题,从写作的规范格式、关注的热点问题、依托的学科基础、贴合的理论内容等层面做了精彩分享。

19日下午,论坛分五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各论坛的论文获奖者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建设领域内相关研究议题做了精彩汇报,主题鲜明、观点清晰。与会同学就各自关注的问题展开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会场气氛热烈。与此同时,主持老师们还就大家讨论的问题给予了精彩点评和深刻总结。

闭幕式上,各论坛代表就分会场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发言,并分享了收获和感想。院长黄岭峻致闭幕辞。他结合大家的论文内容、发言情况,提出了做学术研究要做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建议。

为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本次论坛采取匿名评审方式,进行多轮评审,共评选出优秀论文30篇。其中,浙江大学韩伟、山东大学孙道壮、华中科技大学王璐婵获一等奖,安徽大学李万平、华中师范大学赵本燕等6名同学获二等奖,南京大学刘卫东、中央财经大学王斐等11名同学获三等奖,浙江大学李艳、刘同舫等14位同学获优胜奖。

“满满的一天,满满的收获。”在谈及参加论坛的感受,这一次重返母校的浙江大学博士韩伟难掩激动,“这次学术论坛于我们而言是非常难得的接触新观点,开拓新视野、听取专家指导建议的好机会。”“不虚此行!”来自武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曾丽华给论坛点了赞,“此次学术论坛,规模庞大、秩序井然。尤其是八位老师的报告有重点、有热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

马克思主义学院2007年建院至今,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已走过了13年,获得了学界的大力支持和高校的广泛关注。本次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自2018年12月9日开始征稿,得到了省内外多所高校研究生的积极响应,至2019年3月20日截止,共收到论文577篇,创历史新高。如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迎来了新机遇、新发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相信马克思主义学院定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通讯员:宣传部)

最新发布